母婴微商乱象丛生新型微商诈骗泛滥这份防诈骗指南请收下
随着互联网的发展、微信的横空出世,一些通过微信平台从事商务活动的人越来越多,逐渐衍生出一个新的群体——微商。据相关报告显示2018年微商从业人员已经突破了2000万人,总体收入也已经达到了8000亿的规模,其增长相比之前有所放缓,但增速遥遥领先于传统电子商务等其他商业模式。
作为近年来冲出的一匹黑马,微商在母婴渠道中的表现也极为亮眼。由于其以有着社交属性的朋友圈为载体,把朋友变成客户,然后发展下线,模式类似传销的代理销售模式。由于进入门槛较低,覆盖人群广、渠道成本低,几年之内包含纸尿裤、童车、婴儿食品、童装、婴儿用品等品类在内的母婴微商发展势头迅猛。一方面,微商确实给宝妈们等提供了一个新的赚钱方式,但伴随着它的野蛮生长,滋生了良莠不齐、乱象丛生等现象,饱受社会诟病。
新型诈骗手段频现是“微商”还是“危商”微商销售的母婴商品中部分属于名副其实的“三无产品”,产品质量完全没保障,更有打着“月入10万、108天买奔驰、6个月买房”等口号进行虚假宣传,很多人开始怀疑,甚至排斥微商,一时间微商成为了众矢之的,然而微商并未就此止步。从最初的假货泛滥、产品无质保、乱价、供货周期长、利益分配结构不均等问题,开始逐渐上升为各种新型诈骗案件。
也有很多人说自己只是初级代理,不存在囤货现象,自然也就不会被骗。但其实一些品牌只是利用不用囤货为亮点,伪造成功案例吸引更多人成为线下囤货代理的套路而已。在做初级代理尝到甜头后,只要你付费成为会员,你就有可能付费成为囤货的代理。在骗子的骗术不断升级的情况下,可能只是你还没有被“骗到”而已。
去年发生了多起金额较大的微商诈骗案件,惯用手段为:制造虚假身份进行伪装,高买低卖先取得客户信任,然后以订货、断货、批发等借口引诱代理囤货,骗取金额后发少量货,制造虚假物流信息进行诈骗。事发案例涉及童装、纸尿裤、电器、玩具等多个母婴品类。部分诈骗案例
其中吉林省多起微商诈骗案的代理刘某就通过此手段进行多次诈骗,先通过高买低卖的手段赢得代理的信任,然后几个月之后发货周期开始变长,迟迟受不到货,并以生孩子、兑账等理由进行推脱。其中代理张先生在打完300多万贷款之后,要求刘某发的货迟迟没到。而这起案件中与张先生情况相似的受害者不在少数。
而另外一起微商案件中,励某前期通过低价贩卖迪士尼门票取得了代理的信任,于是吸引朱先生加入一起做起了代理买卖,来赚取差价,但几个月之后,朱先生领团再次香港游时,发现被骗。根本不存在内部渠道,只是励某诈骗的一种手段而已。被骗后该怎么办?在日常中,微商代理要谨防此类诈骗手段,提高自我防范意识,不要贪心,仔细观察就能识破诈骗手段。在遇到陌生人加好友时要确认其真实身份,防止被不良商家利用,在朋友圈发布信息导致利益受损。
凡遇到需要付款和转账才能加入的“活动”和“代理”时,需要提高警惕。在进行购物和沟通时要确认对方身份,通话录音,还要留好打款资料和聊天记录等证据。
在遭遇诈骗之后,首先心态保持镇定,第一时间打110报警进行备案。同时在进行购物和沟通时要保留证据,最好把通话录下来,还要留好打款资料和聊天记录等证据。国家正式对微商出手《电商法》有望终结微商乱象?朋友圈微商虽然助推了新兴渠道的发展,但是其乱象行为确实也给大家带来了困扰,为了让广大消费者可以放心购物,要推动移动电商能够健康成长,就必须将微商纳入到法律的监管范围之中。
2019年1月1日起我国首部电子商务法———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》将正式落地。对微商做出了更多细节性的规定,例如微商主体(代理商)必须要有营业执照,向消费者发送广告的,应遵守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》的有关规定。
在电商法实施的一段时间里,每个人的朋友圈都有几个灵魂画手通过画图的方式在卖货,为了避免被封号,使尽浑身解数。过了一段时间,朋友圈的微商们竟再次“复活”。
事实上,电子商务法在确立相关登记规则的同时,也根据实际情况明确了可以免除登记的四种情形,“零星小额交易活动”就是其中之一。相较于其他三种情形,“零星小额”的概念更为宽泛,在立法时各界就对此有较多讨论,也是当前业界关注的焦点之一,但《电商法》能否真正约束规范乱象行为还有待观察。
最后对于想在微商领域创业的人,想告诫大家不要被其宣传噱头和表象所迷惑,甚至迷失自己。相信随着众多优质品牌入局以及相关条例的完善,微商终将告别野蛮期,迎来良性发展期。
部分内容来源:1818黄金眼
- 上一篇:德州陵城区初创企业经营者训练营赋能创业者提升竞争力
- 下一篇:合伙人的选择与股权分配